第234章 给赤剑73整个双胞胎哥哥_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
你家小说网 > 四合院: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> 第234章 给赤剑73整个双胞胎哥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34章 给赤剑73整个双胞胎哥哥

  第234章给赤剑-73整个双胞胎哥哥

  高振东听着设计人员的汇报,脑袋里浮想联翩。

  这个项目从58年开始,也搞了不短的时间了,甚至都已经做了样弹出来,可以在无控的情况下,基本上飞行不出问题。

  听起来好像还行,但说穿了就是暂时还是个无控火箭弹。

  听起来是挺寒碜的,可是这已经算是比较突出的成果了,那个年代,工业底子实在是太薄。

  而现在弄到了一小批SS.11的全系统实弹,以及全套参数、使用和勤务说明,对于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人员来说,无异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,稀罕得不得了。

  高卢鸡这么慷慨,除了响应DJS-59的出口条件之外,未免没有带点“看看,买点?”的意思,他们也好回一回进口计算机出的血。

  然而对于这個东西,高振东实在是没什么兴趣,第一代线控反坦克导弹普遍采用的是三点引导,其制导方式观瞄靠眼,控制靠手,无非是加个望远镜让射手能看得更清楚一点。

  这种方式命中率虽然不看天,但是看人,很考验射手的技术和心态。

  再加上这个时候的导弹飞行速度慢,一旦导弹发射,发射点就会长时间暴露在敌人火力打击威胁之中。

  偏偏这种彻底的“人操”导弹从发射到命中,全程必须靠人精确操控,导弹操作手不能有分毫的移动,这样一来,就非常考验射手的心态和运气了。

  而且SS.11还有个设计缺陷,控制律有问题,导弹受控修正航向之后,回中全靠人根据经验干预,实战中导弹航向基本上总是与瞄准线形成一个夹角,自然打不准。

  高卢鸡不论是自己用还是给别人用,命中率都低到让人发指。

  而且SS.11那个虽然已经比SS.10缩小了不少、但是依然硕大的弹翼,使其装运、勤务、展开等操作都极为不便,基本上只能车载,单兵或小组作战的话,实际效能堪忧。

  话说回来,这一代的反坦克导弹,弹翼都一个鸟样,就是一个字儿,大!

  不过这东西倒也并非一无是处,其射程和破甲能力,都远超老毛子的第一代重型反坦克导弹“大黄蜂”。

  想到这里,高振东不由得暗骂自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,自己觉得这东西拉垮,是自己站在未来几十年的角度来看的,这东西在这时代,还真就是不折不扣的先进武器,当然,抛开那个脑残的控制律的话。

  这个控制律有多脑残?老毛子的“大黄蜂”虽然也拉垮,但是在中东,实战命中率也有1/4左右,然而SS.11参加实战,就基本上没听说有过什么战果。

  高振东想要的,还是一个类似赤剑-73的弹,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可是赤剑-73有两个好处。

  一是便宜,一发弹还不见得有一发152炮弹贵,就算丧心病狂一点,拿来打人,炸死一个够本,其余的都是纯赚。

  有意思的是,不少反坦克导弹的首发战果,都不是打坦克,而是打人或者工事。

  比如高卢鸡的AS.11,又比如我们的赤剑-73。

  赤剑-73第一个战果是在85年,两山轮战的时候打出来的,4发弹斩首敌前线指挥所,敌人营连级以下指挥人员17人被一波带走,血赚!

  改成那个著名的脑筋急转弯题目的话,那就是树上17个猴,4块石头砸过去,还剩几个猴。

  二是全系统重量轻体积小,便携性和适装性好,虽然没有发射筒,但是恰好因为这样,哪儿哪儿都能用。

  说起来,发射筒那玩意,放在现在也是个高科技,赤剑-8的研制,就没少在发射筒上吃亏,比如发射导弹需要的高低压发生器、发射筒的可靠后抛等等。

  还是简单点好,没有发射筒一样可以风里来雨里去,大不了平时不装弹就行。

  就算暂时因为传感器问题,搞不出红外测角、瞄准线半自动指令制导的赤剑-73后期型号,但是只要能搞出和赤剑-73基本型战技性能相当的弹,放在这个年代,那就是妥妥的坦克克星。

  高卢鸡,要不,你们再买点儿?专打坦克的好货哟

  想到这里,高振东在脑袋里拍了板,干了!赤剑-73需要的所有技术,要么SS.11上有,要么自己脑袋里有!

  给赤剑-73整个双胞胎大哥先。

  这个时候,会议也进入到了讨论的阶段,总体来说,意见都倾向于在SS.11的基础上仿制。

  至于改进就说不上了,实际上在那个时候,仿制的东西大部分都达不到原版的性能,一般来说只是在人机功效、本地化使用、勤务性能上有所提升,但是在核心性能上,能有进步的仿制项目不多。

  仿制SS.11,这也不能说大家眼光不好,毕竟SS.11的纸面性能还是很好的,没有较大批量的打实弹,谁也不知道这东西背后居然有那么大一个坑。

  轮到高振东发言了,防工委领导和一些认识的人带着一点期待的看着高振东,想看看这门名气越来越大的“大炮”能说出点儿什么干货来。

  高振东第一句话,就语惊四座:“这个弹不行!”

  众人闻言,无不侧目而视,随即窃窃私语。

  “果然是高大炮,说话就是狂。”

  “也不一定,人家是真有本事,也许在他看来,这东西有什么硬伤。”

  “这个东西谁都没做过,他哪儿来的底气?”

  “就是就是,要是看看外形就能断定行不行,那还要我们干什么。”

  不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是,防工委领导听见这句话,瞬间就来了精神。

  高大炮这个人,从来不放空炮,而且一向是有理有据的,从他以前参加的所有类似会议的表现就知道。

  他既然能斩钉截铁的说出这句话,必然是有所依仗。

  高振东看见大家的反应,也没在意,继续说道:“我不是说这个弹的某一项具体技术指标不行,而是总体性能不行。在具体指标上,这个弹还是有亮点的。”

  防工委领导笑道:“振东同志,说具体一点。”

  高振东点点头:“从我个人的战术想定来说,反坦克导弹要足够轻巧、便携,使用的技术门槛要少,射手培训成本要低,以利于我们大量的轻步兵分队可以使用。这个弹,个头太大了。”

  SS.11导弹本体高达一米多长、30kg的身板儿,要步兵分队携带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们了。

  有人不太同意这个说法:“反坦克导弹装在车上用就好,我们是要实现摩托化甚至机械化的,便携不是什么大问题。而且我们的火箭发动机技术,现在可能不一定支持得住小型化的技术需求啊。”

  高振东笑道:“是,我们是在努力往这个方向走,可是短期之内,产能和成本问题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点,肩扛背驼仍然是有大量的实际需求在的。而且我们的步兵穿插,也是老传统了,步兵穿插过程中,还是需要有伴随的精确反装甲火力的。”

 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:“至于火箭发动机技术,可以和搞导弹的研究单位沟通沟通,应该也是能解决的。”

  高振东还差点冒出一句话来,那就是不论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,现在都还在襁褓之中呢。

  至于火箭发动机技术,其实高振东能解决,这玩意的飞行速度再高也搞不到哪儿去,火箭发动机可不算麻烦,但是这个话现在不太好说出来,只好叫他们去和导研院沟通。

  有同志笑了:“穿插的轻步兵去找敌人的装甲部队硬碰硬干什么?这不是脑袋有毛病嘛。”

  高振东摇摇头:“不只是反装甲,这是一种很好的攻击敌方坚固工事的手段,穿插的轻步兵,缺的就是这个,无后坐力炮那东西,可不是那么容易携带的,火箭筒的话,准头又差点意思,不过可以和这个东西配合使用。”

  防工委的领导和使用方代表听得目光连闪,先不说高大炮整个想定对不对吧,但是至少是真的从实战角度、实际条件出发了的。

  高振东又提出了这个弹的另外一个问题:飞行速度不快,实战只有150米/秒左右。

  虽然比SS.10的大约80米/秒快了不少,可是其3000米的射程,也要飞20来秒,这个时间,足够坦克或者其伴随火力来上一炮了,坦克炮一般2000米的有效射程,是针对穿甲弹来说的,当换用榴弹时,打3000米还是没问题的。

  “这个弹的飞行速度比较慢,这带来了两个问题。第一个,飞行速度慢,弹体提供的升力不够,只有用硕大的弹翼来弥补,这也是造成其庞大的原因之一。第二,速度慢飞行时间长,射手容易遭遇敌火力反击。”

  这倒是个实际问题,研究人员道:“这是没办法的事情,一是火箭发动机问题,二是速度再快的话,射手根本反应不过来啊。”

  高振东点点头:“的确,这就引出了我要说的另外一个缺陷,这种手动控制的手段作为备份手段可以,但是作为主控手段,实在是太难用了,反应速度慢,射手技术要求高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jzhr.com。你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njzh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