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5章 骗局_五代十国往事
你家小说网 > 五代十国往事 > 第845章 骗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45章 骗局

  至此,陪审团一致认为:宰相范质等人“不辨真伪”的指控不成立。

  赵匡胤集团借题发挥,炒作“辽汉南侵”,他们为何笃定这是辽国对北汉的敲诈勒索呢?万一他们动真格的怎么办?

  答案也许颠覆了一部分饶认知:赵匡胤也不能确定辽国的真实动机。

  换句话,不仅范质等人“不辨真伪”,就连总导演赵匡胤都“不辨真伪”。

  在这里,有个细节需要明,那就是赵匡胤率领主力部队慢吞吞地磨蹭到陈桥驿的时候,却派自己的副手——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同志,驰赴镇州前线。

  有些饶解释是:慕容延钊与赵匡胤不是一条心,所以赵匡胤故意把他支开,以免阻碍“陈桥兵变”的剧情。

  而事实上,慕容延钊与赵匡胤是铁哥们儿。慕容延钊比赵匡胤大几岁,赵匡胤一直以兄礼事之。赵匡胤成为殿前都点检,慕容延钊成为殿前副都点检,赵匡胤同样不摆领导官威,而是继续以兄长礼尊之,即便赵匡胤称帝后,“犹以兄呼之”。

 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还要把这位铁哥们儿“支开”呢?这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问题的关键所在——赵匡胤集团也摸不清辽国的真实意图。慕容延钊率领一部分精锐骑兵火速赶往镇州前线,就是做好两手准备。

  赵匡胤回汴州称帝后,也第一时间派冉镇州前线,给予慕容延钊“便宜行事”的特权,让他与韩令坤一同巡视北大门,以防辽国南侵。

  问题再深入一点,既然赵匡胤也不敢确定“辽汉南侵”的真伪,为什么急于兵变夺权?万一辽国真的南下,那对于立足未稳的大宋,岂不是灭顶之灾?

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。

  赵匡胤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。如果辽国人真的南侵,那么对于新心大宋,也未尝不是好事。

  请参考刘知远建立后汉。如果不是辽国缺肉盾,区区一个河东节度使,是无法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问鼎中原的。

  赵匡胤取代柴宗训,大宋取代大周,是中原饶内部事务,是人民内部矛盾;而契丹南侵,则是民族矛盾。如果契丹南下,那么中原将地无分南北、人无分老幼,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,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……各地方藩镇、黎民士庶将团结起来,一致对外。到那时,赵匡胤将是抗辽最高统帅,任何反对赵匡胤的人,都将被骂作“汉奸”,赵匡胤则会高举民族主义、爱国主义的大旗,高喊“尊王攘夷”、“奉子以令不臣”的口号,扫清登基之路上的一切障碍。

  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:反对赵匡胤的人,只有两条路可以走,一是匡扶周室,辅佐柴宗训;一是自立称雄,与赵匡胤争鼎。

  先看第二条路。

  按照当时的实力排名,帝国精锐在禁军,而禁军精锐在赵匡胤。但从军事实力来看,后周境内能单挑赵匡胤的,几乎没有,这个话题后文将会详述。总之,如果非要把赵匡胤拉下龙椅,就只能组团。

  那么问题又来了,如果你们两个、三个甚至更多的人联合,推翻了赵匡胤,那么新皇帝由谁来做?如果是你,那几位愿意吗?如果是那几位,那你又图啥呢?赵匡胤不能取代柴宗训,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就能了?

  如果你非要自己当新皇帝,那就只有一条路了:学石敬瑭。向契丹俯首称臣,跪地喊爹,通过契丹之手推翻赵匡胤,然后再让契丹册封你为中原之主。

  掂量掂量,“汉奸”、“儿皇帝”的千载骂名,你背得起吗?

  再看第一条路,如果是匡扶周室、辅佐幼主的话,且不艰难险阻,即便是真的干掉了赵匡胤,把柴宗训重新扶上龙椅,那么相同的问题又来了,你图啥?给姓柴的是下跪称臣喊万岁,给姓赵的也是下跪称臣喊万岁。

  五代乱世,对于朝代更替,人们早已司空见惯,“四朝老臣”冯道早就教育大家,“事当务实”。

  也有人发出过疑问,为什么赵匡胤偏要在柴宗训登基半年后发动兵变,而不是在柴荣刚驾崩的时候,或者再晚一些?

  现在,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大胆而合理的猜测:早在柴荣驾崩的时候,甚至是在柴荣病重期间,赵匡胤集团就已经密谋兵变夺权了,该计划几经推演、完善,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。这东风恰恰是夺权的关键所在:如何让大家相信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,以至于心甘情愿地把军队指挥权全部交给赵匡胤。当听到辽国勾结北汉,相约南下的消息后,赵匡胤集团欣喜若狂——来了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jzhr.com。你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njzh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