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6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1_五代十国往事
你家小说网 > 五代十国往事 > 第846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1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46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1

  【演员的自我修养】

  赵匡胤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新旧王朝的更迭,与他的幕后团队是密不可分的,范质等人也许觉得事发突然,相当震惊,但朝廷中的“赵家班”早就等得望穿秋水了。

  我们以出场顺序为主要参照系,简单梳理一下演职人员名单,或者是宋朝的开国功勋:

  一,气氛组

  1,“隐士”陈抟

  陈抟生于唐懿宗年间,于后唐明宗时赴京考试,可惜名落孙山。落榜之后,陈抟出家为道,过上了修仙的生活。

  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陈抟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半仙”,至后周时,已经享誉海内外。

  柴荣称帝后,慕名召陈抟入朝,因为据江湖传闻,这位老神仙会化石点金之术。于是柴荣打算让他施展法术,为国家创收。

  点石成金,是古代江湖骗子的经典伎俩。初中化学老师就已经告诉我们元素守恒定律,黄金、白银是不会凭空“变”出来的。

  混迹江湖多年的陈抟没有惊慌失措,反而是教训起柴荣来,陛下贵为四海之主,应该以治理国家为念,全身心地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、全民奔康的工作中去,怎么还能有闲心听江湖八卦呢?您整忙啥呢这是!

  柴荣不怒反笑,当即表示要授予他“谏议大夫”,让他留在朝中,专业为自己挑错,提供逆耳忠言、苦口良药。

  陈抟表示自己跳出三界外、不在五行中,固辞凡尘俗事。

  恭敬不如从命,柴荣几经劝无果,只得改赐他“白云先生”荣誉道号。

  不能点石成金,也不能生产长生不老之药,还不愿当职业喷子……一个月后,柴荣礼送陈抟出宫,吩咐当地官员,逢年过节地要买些慰问品看望这位老先生。

  宋朝建立后,陈抟多次入宫朝觐,每次都会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。

  宋太宗端拱二年7月,陈抟驾鹤西归,享年118岁,过早地离开了我们。

  陈抟在《易经》的学习和传承上有着卓越的贡献,且精通象数,也就是民间相传的“未卜先知”,能掐会算,而且很懂修身养生,受到了从皇帝到百姓的普遍敬仰。

  陈抟在道教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,他有位徒弟,被人们称为“火龙真人”,这位“火龙真人”的一个徒弟,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闻,这便是“太极张三丰”。

  陈抟,就是道教武当三丰派祖师——张三丰的师爷。

  据,陈抟能预知未来,而这才是柴荣召他入朝的真正原因,柴荣向他询问自己的阳寿、国祚,这是皇帝的职业病。陈抟绕来绕去,只讲了一通大道理,无非是劝他脚踏实地,心念黎民。

  而当赵匡胤“陈桥兵变”的消息传来,陈抟手捋银髯,了句“下自此定矣!”于是有人相信,陈抟在柴荣活着的时候,就已经算出来后周气数已尽,且代替后周的一定是一个大一统的、长寿的、下太平的盛世王朝。

  当然,这些记载仍然出自宋朝人之手。可即便是出于政治正确、捕风捉影,也明陈抟可能在当时就已经了解到了某些“内幕消息”,所以他坚决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。

  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陈抟参与了赵匡胤集团,只是为赵匡胤集团的“长久密谋”提供了间接证据。而真正参与其中的,是陈抟的另一个徒弟——“占星者”苗训。

  2,“占星者”苗训

  苗训,拜师陈抟,是“火龙真人”的同门师兄弟,太极张三丰的师叔。他的专长是观测文星象,“善文占候之术”。他与赵匡胤的私人关系非常紧密,“私与太祖友善”。

  大军出征之日,苗训在军中散播“有二日,一日逐一日”的法。如果是别人这么,一定会被骂作眼瘸,唯独“善文占候之术”的苗训这么,就等于是权威部门的官宣,不容怀疑。

  苗训,可以看做是这场大戏的报幕员。

  3,“头排吃瓜群众”韩熙载

  首先声明,此人不是赵匡胤集团成员,也没有参演“陈桥兵变”。但他的故事也可以作为一个间接证据。

  他是南唐的大臣,在“征淮战争”之后曾奉命出使后周。回国后,李璟向他打探后周虚实,遍问后周将帅的情况。韩熙载回答:“赵点检顾视非常,殆难测也。”意思是我看那个叫赵匡胤的似有不臣野心,日后恐怕要搞事情。

  另外,大部分人忽略了“顾视”的翻译,认为与现代汉语的“顾视”等同,其实人家大学问家韩熙载口中的“顾视”是“枭视狼顾”的意思,意思是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。

  所以等“陈桥兵变”的消息传来,李璟对韩熙载佩服地五体投地。

  一个外国特使、外交人员,都能觉察出赵匡胤蕴含改换日的能量,除了明赵匡胤同志是选之人、韩熙载眼光毒辣之外,也能成为赵匡胤集团“长久密谋”的一个间接证据。

  他们在等,一直在等东风。

  4,其余群演

  4.1郑起

  世宗时,在赵匡胤当上殿前都点检的时候,郑起就嗅出了一丝异样,于是给宰相范质写信,赵匡胤手握禁军,私下又广结人缘,应当注意防范,而范质不听。

  这恐怕也是范质后来悔恨到把王溥的胳膊抓出血来的原因之一。可范质为何不听呢?

  我们来翻看一下郑起同志的履历,从中窥探一二:

  郑起是草根出身,草根到史学家都不知道他是哪里的草,性格轻佻无节操,来江湖,混迹于洛阳、汴州之间,“三无”京漂。一日,听襄州双泉寺有位高僧,会点石成金之术,于是欣然前往,剃发拜师,日夜服侍老僧,以期得到真传。日子久了,才识破了高僧的骗局,大失所望,于是愤然还俗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jzhr.com。你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njzh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